当前页面: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 酿酒知识
白酒度数之谜:为何独缺51度?
上传时间:2025/4/1  浏览次数: 107次
在白酒的世界里,度数可谓五花八门。市场上常见的白酒度数有 38 度、42 度、45 度、52 度、53 度 ,还有一些相对不那么主流的 28 度、33 度、35 度、39 度、40 度、48 度、50 度、56 度、60 度、68 度等。
当我们穿梭在琳琅满目的酒柜前,不难发现,这些度数的白酒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38 度的白酒,口感相对温和,对于初涉白酒领域的人来说,是个容易接受的选择;42 度和 45 度的白酒,在市场中也有不少拥趸,其酒精度适中,无论是朋友小聚还是家庭聚餐,都能轻松驾驭。
而 52 度的浓香型白酒,如五粮液、剑南春等经典产品,凭借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53 度的酱香型白酒,以茅台为代表,这个度数被认为是酱香酒的黄金度数,能让酱香、窖香、粮香等多种香气达到完美平衡,口感醇厚绵柔,回味悠长。
可是,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常见度数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众多的度数中,51 度的白酒却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几乎找不到它的身影。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偏偏 51 度的白酒如此稀缺呢?是酿造工艺的难题,还是市场需求的选择,亦或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寻一下白酒度数背后的奥秘,解开 51 度白酒缺失之谜。
白酒度数的决定因素
白酒度数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原料与发酵、蒸馏工艺以及酒曲与勾调,每一个环节都对白酒的度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原料与发酵的影响
不同的原料,其含糖量和淀粉含量有着显著差异,这直接关系到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量。高粱、玉米等谷物,它们的淀粉含量较高,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能够将淀粉转化为酒精,从而使得酿出的白酒度数相对较高。而小麦、大米等原料,淀粉和糖分含量相对较低,发酵后产生的酒精量也较少,酿出的白酒度数就会偏低。
发酵时间和温度也是影响白酒度数的关键因素。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发酵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酵母菌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般来说,发酵时间越长,酵母菌有更多的时间将原料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酒精度数也就越高。如果发酵时间过短,糖分不能充分转化,就会导致酒精度数低,口感也会显得单薄。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能够高效地进行发酵作用。通常,白酒发酵的适宜温度在 15 - 32℃之间 。当温度低于 10℃时,酵母菌的活性会明显减弱,发酵速度变慢,糖分不能充分转化为酒精,白酒的度数就难以达到预期,口感也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酵母菌死亡,发酵过程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风味物质。
蒸馏工艺的作用
蒸馏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如同一个神奇的 “分离器”,能够将发酵后的酒液中的酒精和水分分离,从而提高酒精度数。在蒸馏过程中,蒸馏次数的多少对白酒度数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蒸馏次数越多,酒液中的酒精浓度就越高,度数也就越高。茅台在酿造过程中经过七次蒸馏才得到原酒,其度数较高,口感也较为干净。
“掐头去尾” 是蒸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操作。在蒸馏初期,最先流出来的酒被称为 “酒头”,度数非常高,可达 70 - 80 度,但其中含有较多对身体有害的醛类物质,口感暴辣,酿酒师一般会将其舍去。而在蒸馏后期,最后流出的酒被称为 “酒尾”,度数在 40 - 50 度以下,口感酸涩,酒体浑浊,邪杂味大,通常也会被舍弃。中间段流出的酒称为 “酒身”,度数在 50 - 60 度左右,酒精分子与水融合程度最好,有害物质含量最低,是整锅酒中质量最优质的部分。通过 “掐头去尾”,可以有效地提高白酒的品质和度数。
酒曲与勾调的奥秘
酒曲在白酒酿造中被称为 “酒之骨”,可见其重要性。不同种类的酒曲,所含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这会对发酵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白酒的度数和口感。大曲以小麦、大麦和豌豆为原料,经过自然接种,高温制曲,发酵周期长,微生物种类丰富,酶系复杂。用大曲酿造的白酒,如酱香型的茅台和浓香型的五粮液,风味物质丰富,口感醇厚,但出酒率相对较低。小曲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人工接种根霉、酵母菌,低温制曲,微生物种类相对单一,发酵周期短,出酒率高,但风味相对清淡。
勾调是白酒酿造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就像是一场神奇的 “魔法”,能够将不同度数、不同风味的原酒进行巧妙组合,调整白酒的度数和口感,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在勾调过程中,调酒师会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口感,将高度酒和低度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同时还会加入一些调味酒,以调整白酒的香气、口感和风格。通过精准的勾调,白酒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口感和风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1 度白酒缺失的原因
口感与风味的考量
白酒的口感和风味是其灵魂所在,而度数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度数的白酒,其口感和风味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众多白酒度数中,51 度的白酒在口感与风味的平衡上,似乎难以达到其他常见度数的高度。
从口感上来说,白酒的度数直接影响着其口感的醇厚程度和刺激感。一般来说,度数较高的白酒,如 53 度的酱香酒,口感醇厚浓烈,酒液在口中散开时,能明显感受到酒的冲击力,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感,这种刺激感在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 “酒劲” 追求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品味到酒的醇厚风味。而度数较低的白酒,如 38 度的白酒,口感相对柔和,刺激性较小,更适合那些不太能接受高度酒刺激的消费者。
51 度的白酒,在口感上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它既没有 53 度白酒那种醇厚浓烈的口感,能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酒的 “劲道”;也没有 38 度白酒那种柔和顺口的特点,让人能轻松畅饮。对于追求醇厚口感的消费者来说,51 度白酒的口感显得不够浓郁,无法满足他们对酒的深度体验需求;而对于喜欢柔和口感的消费者而言,51 度白酒又稍显刺激,喝起来不够舒适。
在风味方面,白酒的度数与酒中的香气物质和风味物质的释放密切相关。不同度数的白酒,其香气和风味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52 度的浓香型白酒,以五粮液为代表,这个度数能使浓香型白酒的香气物质充分挥发,展现出浓郁的窖香、粮香和陈香,口感醇厚绵甜,诸味协调。而 53 度的酱香型白酒,如茅台,在这个度数下,酱香、焦香、糊香等多种香气相互交融,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口感醇厚绵柔,回味悠长。
相比之下,51 度的白酒在风味的呈现上,往往难以达到这种平衡和浓郁度。由于度数的差异,酒中的香气物质和风味物质的挥发和融合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其风味不够突出,无法给消费者带来独特而深刻的味觉体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中,口感和风味的不足,使得 51 度白酒在众多竞争对手中难以脱颖而出,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市场与消费者习惯的影响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习惯是影响白酒度数分布的重要因素,在白酒市场中,消费者对常见度数白酒的偏好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这种格局对 51 度白酒的生存空间产生了极大的挤压。
消费者在长期的饮酒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些特定度数白酒的偏好。42 度和 45 度的白酒,以其适中的酒精度和相对柔和的口感,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家庭聚餐,都能轻松应对。52 度的浓香型白酒和 53 度的酱香型白酒,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成为了白酒市场的明星产品。消费者在选择白酒时,往往会优先考虑这些常见度数的产品,因为它们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认知度。
市场的惯性和品牌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这种消费习惯。各大白酒品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将主要的生产和推广资源集中在那些消费者认可度高的度数产品上。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它们的 53 度酱香酒和 52 度浓香型酒已经成为了品牌的标志性产品,市场占有率极高。这些品牌通过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让消费者对这些度数的白酒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51 度白酒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由于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度较低,市场需求有限,白酒企业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往往不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 51 度白酒的生产和推广中。即使有企业推出 51 度的白酒产品,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足够的关注和市场份额,这进一步限制了 51 度白酒的发展。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白酒的度数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白酒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不同的度数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传统度数在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 51 度白酒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根基。
中国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白酒的度数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在古代,由于酿造技术的限制,白酒的度数相对较低。随着蒸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白酒的度数逐渐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度数的白酒逐渐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消费场景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白酒文化。
53 度的酱香酒,与贵州茅台镇的独特地理环境和酿造工艺密切相关。茅台镇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条件,以及传承千年的 “12987” 酿造工艺,使得 53 度成为了酱香酒的黄金度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53 度酱香酒不仅代表了茅台镇的酿酒文化,也成为了中国高端白酒的代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52 度的浓香型白酒,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四川作为浓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名酒品牌,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这些品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酿造工艺,使得 52 度浓香型白酒的口感和风味达到了极致,成为了浓香型白酒的经典度数。52 度浓香型白酒不仅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爱,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白酒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相比之下,51 度白酒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相对薄弱。它没有像 53 度酱香酒和 52 度浓香型白酒那样,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消费场景形成紧密的联系,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在消费者注重白酒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的今天,51 度白酒由于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撑,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白酒度数的未来发展
创新与突破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白酒行业在度数创新上展现出了广阔的可能性。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的度数限制,推出新型度数的白酒产品。五粮液推出的 “自由度” 系列,通过独特的设计,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调节酒精度数,一瓶酒能实现 38 度、42 度、45 度、52 度、69 度等多种度数的切换 ,这种创新的产品形式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酒精度数的个性化需求,也为白酒度数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未来,随着酿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白酒企业可能会研发出更多独特度数的白酒产品。通过对原料、发酵、蒸馏和勾调等环节的精准控制,有可能酿造出在口感、风味和品质上都具有独特优势的 51 度白酒,或者其他目前市场上罕见的度数白酒。利用先进的微生物技术,优化发酵过程,使白酒在特定度数下能够展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借助高精度的蒸馏设备和先进的勾调技术,实现对白酒度数的精确调控,打造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
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正朝着健康、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消费者更加关注饮酒对健康的影响,对低度数、低酒精含量的白酒需求逐渐增加。低度数白酒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饮酒的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酒精对身体的负担,符合现代健康生活的理念。一些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度数较低、口感柔和的白酒。
消费者对个性化白酒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常见度数白酒,而是希望能够品尝到具有独特风味和个性的白酒产品。定制化白酒、特色度数白酒等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些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特殊场合或个人喜好,定制属于自己的白酒,从酒精度数到口感风味,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调配。
面对消费者需求的这些变化,白酒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健康和个性化需求的白酒产品。在度数方面,除了继续优化传统度数的白酒产品外,还应积极研发新型度数的白酒,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加强对低度数白酒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低度数白酒的品质和口感,使其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同时,关注消费者对个性化度数的需求,通过创新的生产工艺和营销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白酒度数的世界丰富多彩,而 51 度白酒的缺失并非偶然,而是口感与风味、市场与消费者习惯以及历史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白酒度数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白酒企业应积极把握这一趋势,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探索新的酿造工艺和勾调技术,研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型度数白酒产品。注重提升白酒的品质和口感,传承和弘扬白酒文化,让白酒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酒市场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格局,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美味的白酒选择。

转载:互联网

打印 】 【 关闭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丘海一横路新源泰超市,电话:13687557021 0898-66117816 刘文强
地址:海南省保亭县城东郊酿酒工业园 公司名称:海南黎轩酿酒有限公司 电话:0898-83669919 传真:0898-83669919 琼ICP备10201095号-1 技术支持:易讯天空

琼ICP备10201095号-1